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2:02 点击次数:179
“医生,我邻居老张得了帕金森二十多年,现在还能自己买菜做饭,我才确诊5年,就觉得走路越来越费劲,难道帕金森也有‘不一样的结局’?”在帕金森诊疗门诊,这样的疑问并不少见。提起帕金森病,很多人会联想到“震颤、僵硬、卧床不起”。
但临床中,确实有部分患者像老张一样,患病二十余年仍能保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,甚至参与简单社交活动。从中医“整体调理”与现代医学“综合管理”结合的角度来看,帕金森病的进展速度和最终结局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和家属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法。
一、关键前提:读懂病情“变化规律”,像“顺应季节”一样调整治疗
帕金森病的症状并非“一成不变”,而是会随时间、季节、环境甚至情绪波动,就像“天气会随四季变化”一样。那些长期稳定的患者,往往能敏锐捕捉这些变化,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避免病情因“应对不当”而加速进展。
1. 最常见的变化:季节影响——夏天轻、冬天重
展开剩余59%中医讲“天人相应”,人体的阳气会随季节变化而调整:
夏季:阳气向外宣发,身体气血运行顺畅,脏腑功能相对活跃,帕金森患者的震颤、僵硬症状会明显减轻——部分患者夏天甚至能减少1/4的药量,仍能维持较好的运动功能;
冬季:阳气向内收敛,若患者本身存在“阳气亏虚”,阳气不足则无法推动气血运行,“内风”易扰动筋脉,导致震颤加重、僵硬明显,甚至出现走路卡顿、易跌倒。
老张就特别注意季节变化:每年10月天气转凉时,他会提前复诊,在医生指导下微调中药方剂,同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;次年5月天气转暖后,再逐渐减少温阳药材,增加户外活动——这种“顺季调整”,让他二十年来很少因季节变化出现病情大幅波动。
2. 易忽视的变化:昼夜波动与情绪影响
除了季节,帕金森症状还会随昼夜和情绪变化:
昼夜波动:多数患者早晨起床后症状最重,上午10点后逐渐缓解,傍晚又会加重——这与夜间多巴胺消耗、气血运行减缓有关;
情绪影响:焦虑、紧张时,震颤会突然加剧;情绪放松时,症状会明显减轻——中医认为“怒伤肝、思伤脾”,不良情绪会扰乱肝脾功能,加重“肝风内动”和“气血不和”。
应对这些变化的核心是“主动适应”:比如针对晨僵,老张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先在床上做5分钟“肢体拉伸操”,再缓慢起身;针对情绪影响,他坚持每天听半小时轻音乐、和老伙计下棋,保持情绪稳定——这些细节看似微小,却能有效减少症状波动对身体的损耗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运气不好的朋友,建议看看家里这三个地方!_影响_客厅_布局
下一篇:没有了


